寒假攻克薄弱点之英语(上)
很多考生害怕写作文,更别说用英语写作文了,其实要想在中考英语作文中拿到高分也不难,请看——
◆薄弱点:书面表达 ◆难度系数:★★★★★
◆薄弱原因:1.中英文思维切换不到位;2.写作思路不清晰;3.英文表达不规范。
◆攻略:1.善于观察、勤于动手;2.关注社会热点问题;3.掌握三个“6”。
方法篇:写好提纲6步
在拿到试卷之后,当听力题做完,可以先看一看作文的题目与类型,对它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和准备,在做语法和阅读题时对自己的作文能有一个初步的构思。应尽可能地留出20分钟的时间来写作文。在正式写作文时,一定要认真审题,最好拟一个提纲,拟提纲时可参照以下步骤:
1.认真审题,确定文体,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。
2.展开一次“BrainStorm”,即头脑风暴,对该题引申出各种联想或论点。
3.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和词汇量选择自己最熟悉、最有把握的方面或论点来写作。
4.确定基本的写作时态,如记叙文通常用一般过去时(时态运用错误是考生们大量失分的主要原因)。
5.对于有能力的同学,注意不能通篇均用简单句型,可适当引入初中的语法重点如状语从句、宾语从句和被动语态等。这会使考生的作文有质的提高。
6.当整篇作文写完,一定要进行仔细的检查,注意使句子流畅,时态运用准确,单词拼写正确,冠词运用正确,名词的大小写正确。
技巧篇:作文出彩6招
英语作文如何才能有文采,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,不妨尝试一下以下的方法:
1.改变句子的开头方式
不要一味地都是主语开头,接着是谓语、宾语,最后再加一个状语。可以把状语置于句首,或用分词作状语等。试比较:
(原文) My brother and I went to the cinema by bicycle the other day.
(修正) The other day my brother and I went to the cinema by bicycle.
2.句式要有变化
在整篇文章中,避免只使用一两个句式,要灵活运用诸如强调句、主从复合句等。例如:
(原文) The dog has saved my little sister bravely.
(修正) It is the dog that has saved my little sister bravely.
3.把分句变成合句
通过合句,增强句子的连贯性和表现力。例如:
(原文) He stopped us an hour ago. He made us catch the next offender.
(修正) He stopped us half an hour ago and made us catch the next offender.
4.学会用串联词
句子的结构是为内容服务的。但是,写作绝不是简单的句子相加,你可以适当地用一些串联词。例如,写一篇记事的文章,为了把事情发生的经过、结果交代清楚,可以用first,next,finally,What's more诸如此类的过渡词,使文章行文连贯,启承转合衔接得十分自然,让人对整件事情发展的过程了解得非常清楚。
5.结尾不拘一格
文章结尾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,常见的有以下几种:
(1)首尾呼应,画龙点睛;
(2)重复主题句;
(3)自然结尾;
(4)含蓄性的结尾;
(5)用反问结尾;
(6)指明方向,激励读者;
(7)运用格言、谚语。
6.仿写范文、摘录佳句
写作能力的提高,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,必须经过比较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奏效。在平时的训练中可以多读一些英语的文章,对文章中的好词好句作一些摘录,也可以多看一些范文,学习别人的表达方法,这是一种积累。但是,阅读范文不能代替你自己的写作练习,一定要多写多练。首先,要多练习写正确的句子,这是写作的基础。其次,要多练习写不同内容的短文,比如,写人、记事、状物、议论、抒情等等。
实战篇:例说真题
下面就以2004年北京市中考英语书面表达为例,谈一谈书面表达需注意的一些问题。
题目具体要求如下:
根据中英文大意,写一篇意思连贯、符合逻辑、不少于50词的短文。所给英文提示词语供选用。
中文提示:
作为一名中学生,你学习的课程一定很多,但同时学校里又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。例如:有的同学参加英语角的活动;有的同学喜欢球类、跑步等体育活动;有的同学喜欢音乐、舞蹈、美术;还有的同学参加电脑小组、摄影小组、集邮小组等。你喜欢哪一项课外活动?活动中都做些什么?说说你的想法和理由。
英文提示词语:
I,a middle school student,learn,many subjects,after class,take part in,activity,be interested in,grow up,important,be sure。
此题只给了大致的写作范围,具体内容有很大的开放性,所给的提示词并不一定使用。因此,考生在解题之前必须先审清题目,确定所表达的内容,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构思具体内容,即遵循“定内容——定语法——定句型——定词汇”的原则。根据题目要求,应围绕学生的课余生活来写,而且主要应该描写学生们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。另外还要描写“你”喜欢的课外活动,活动中都做哪些事情,并且还要说明理由和想法。
范文:I am a middle school student.I learn many subjects at school.After class,my classmates and I often take part in different school activities.I'm interested in computer science and I often go to get useful things from the internet.I think it's important to use computers because they're used every
where in our modern life. I want to work for our country with computers when I grow up.
误区篇:书面表达6忌
书面表达不同于翻译,它不需要严格的布局谋篇、修辞润色,而只需根据所给的情景、图画或要求、提示把主要内容即要点按顺畅的层次表达出来即可。归纳起来,考生要做好此题,应注意以下“六忌”:
一忌跑题
任何作文之大忌莫过于跑题,因而,文不对题的作文失分最严重。往往表现为文体与要求不和、内容与要求不和、忽略细节要求(如:是否自拟标题,有无附加条件等)。因此,考生应仔细审题,并抓住所要表达的各个内容要点,切不可捕风捉影、粗枝大叶。为慎重起见,审题时首先要弄清题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,然后再考虑一下该用什么形式来表达,是书信、日记还是通知、小故事等等,做到胸中有数。
二忌层次不清、前后脱节
审完题后,不少考生虽已知道了要写的内容,却不能合理地组织所给的材料,东一句、西一句,写得支离破碎,文理不通,让人不知所云。要避免这一现象,考生最好能迅速地列出要点,在这个过程中,要考虑一下先写什么,后写什么,句与句之间,段与段之间最好能使用一些能清晰表达逻辑结构的连接词或句子,如first of all , above all , secondly , next , besides , in a word , at last , the most important point is that...等等,使文章过渡自然、流畅,做到前后连贯、层次分明、有条不紊。
三忌喧宾夺主、画蛇添足
书面表达必须严格按试题所提供的要求去写,需要表达的内容要点不可偷工减料、随便删减,也不能随意增添。切不可凭自己的想象任意发挥,下笔千言,离题万里,把没用的内容写了很多,却漏掉了规定的内容、要点,或把次要的内容当作主要内容来写,主次不分。也有的考生把没有必要写的东西写得过多,超过了规定字数,结果弄巧成拙,也是要扣分的。
四忌生编硬造、表达不清
有些考生常常不顾英语语法的习惯表达,自行编出一些貌似正确,实则错误的词组或句子。例如:想表达“我不知道要怎样对付那台收音机”时,会写出“I don't know how to do with the radio”,而正确的表达应是“I don't know what to do with the radio”。在写英语句子时为了表达准确,要尽量避免语法、词汇及拼写方面的错误。使用动词时,应注意语态、时态在人称和数上与主语的一致。应注意名词使用中的单、复数问题,是否要用冠词以及形容词或副词在句中的位置问题,介词的搭配问题等。使用复合语句时尤其要注意关联词的适当应用,如because, although, no matter, both…and, either…or, not only…but also等等。
五忌死钻“牛角尖”
钻“牛角尖”不能自拔,一会导致浪费时间,二会造成句意表达不准确,三会影响做题情绪。因此,一定要有灵活性,在牢固掌握基本知识和句型的基础上,应尽量做到较高层次上的僵而不死,活而不乱。例如:想表达“准备”,而又不会prepare时,可用短语get ready to来代替。
六忌不做检查,草草结束
写出来的东西,很可能有不正确、不恰当的地方,因此,在答完卷时,至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认真检查:(1)对照题目要求,看全部要点是否都已包括进去,有无遗漏或误解;(2)文体格式是否正确规范;(3)词语使用是否合适、正确,有无语法与用词上的错误;(4)单词拼写、字母大小写有无错误,标点符号有无遗漏或用错等等。
总之,对书面表达应尽量做到:不跑题,不漏点,语言精简合习惯,书法整齐词有限,灵活表达要规范。
《寒假攻克薄弱点之英语(上)》由留学liuxuequn.com编辑整理